9月26日至28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姚翔率学院及教育学院师生代表一行12人到哈尔滨剑桥学院进行交流访问。哈尔滨剑桥学院理事长于越、党委书记袁伟、校长刘小辉等校领导出席活动。
北京大学师生与哈尔滨剑桥学院校领导合影
双方围绕“教育心理学”本科教育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等议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探讨。本次参访涵盖学术讲座、签约仪式、座谈交流、课堂观摩等多个环节,为两校合作机制的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术引领:脑智发育与教育心理的前沿洞察
9月26日晚,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葛鉴桥老师在体育馆二楼作了题为《脑智发育与教育心理:AI时代的人类机遇》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哈尔滨剑桥学院校长刘小辉主持,近1400名师生参与聆听。
葛鉴桥老师从人脑发育的基本特征出发,阐释了语言与社会脑的发展规律、青春期的脑发育特点,家庭与学校环境对儿童脑智发展的影响,直至AI时代的人类机遇。她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守护人脑的独特性,帮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而非另一台机器。”在AI技术深刻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的今天,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自我认知与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通过“做减法”释放心智潜能,激发创新思维。
北京大学葛鉴桥老师进行脑智发育与教育心理专题分享
签约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项落地
9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与哈尔滨剑桥学院举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项协议签约仪式。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姚翔(右)与哈尔滨剑桥学院校长刘小辉(左)作为双方代表签约
于越理事长在致辞中感谢北京大学长期以来对东方剑桥教育集团的支持,集团各校已与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开展多项合作,包括哈尔滨剑桥学院多名同学参与的寒暑期实习项目。同时欢迎更多北大师生走进哈剑桥校园,开展实践和交流活动。
哈尔滨剑桥学院理事长、东方剑桥教育集团董事长于越
姚翔副院长表示,很高兴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与哈尔滨剑桥学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此次专项协议将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结合哈尔滨剑桥学院提供的实践沃土,探索应用型心理专业人才的“学术-实践”一体化培养路径。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姚翔
校园参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在方方面面
仪式结束后,北大师生参观了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产教融合中心(IEM)、大学生生活中心、自为书院等教学与生活场所,对哈尔滨剑桥学院现代化的设施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给予高度评价。
北大师生参观校园
座谈交流:共话教育心理学与就业导向改革
当日上午,北大师生与哈尔滨剑桥学院校领导、教育学院师生代表举行“教育心理学”本科项目交流座谈会,由刘小辉校长主持。
调研团首先听取报告,了解了哈尔滨剑桥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构建终身教育生态组织”的愿景,以及“开放、创新、奋斗、活力”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还听取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以就业为导向方面的思考及具体举措。
两校代表在座谈会上深入交流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心理学”本科教育项目班主任王莉指出,AI时代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高度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并结合大学生普遍存在的“AI焦虑”,鼓励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能力,从而在就业市场中构建核心竞争力。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心理学”本科教育项目班主任王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强调应推动学生尽早走进企业现场,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构建认知;同时,她建议在全校范围开设学习方法类通识课程,从而系统提升学生的多元认知与自主学习能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葛鉴桥老师从项目式学习角度,鼓励学生从真实问题出发,自主发起项目,在探索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掌控感与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建立内在成长动力。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讲师葛鉴桥
在互动交流环节,两校学生围绕“AI工具如何平衡辅助教学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师生应如何合理利用AI工具提升效率”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两校学生互动交流
实践教学:课堂与就业融合的积极探索
参访期间,北大师生走进哈尔滨剑桥学院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地观摩“教学-项目-就业”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实施成效。
在艺术学院张学艺老师的包装设计课上,学生以“麻辣烫”为主题,借助AI工具融合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打造兼具品牌故事与情感共鸣的包装方案。北大师生共同参与,提出通过祝福语、暖心卡片和冰雪IP形象,让包装成为“情感载体”。周晓铭老师的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课则引导学生探索个人IP创作,围绕“AI辅助与独立思考”的平衡展开讨论,北大师生以演化心理学和运动场景访谈为切入点,与哈剑桥师生在内容创作中碰撞创意,展现出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能力。
艺术学院董磊院长为北大师生详细介绍了艺术学院成立的池上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其作为校内实践平台,学生从大二起即可参与其中的真实项目,实现学习与岗位能力的无缝对接。
董磊院长介绍池上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北大师生参与了“无人车趣享未来”与“非遗皮艺创业”两场分享会。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刘勃老师讲解了无人车的传感器布置与系统架构,展示了学生团队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实践成果;艺术学院学生姚龙分享了将内蒙古三千年皮雕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打造“亲手做更有爱”文创品牌的创业历程,北大师生也参与到皮艺雕刻的实践中,在动手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参访深化了两校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共识。未来,双方将持续探索高校协同育人的多元路径,共同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摄影:周安民 张金鹏
校对:刘田进
责任编辑: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