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传统在此握手,创新与匠心在此交融。近日,在我校创新创业中心开展的无人车专题课程与非遗皮艺创业分享会圆满落幕。活动以“科技赋能”与“传统手作”为双翼,通过沉浸式实践体验,不仅普及了前沿科技知识,也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活动期间,恰逢北京大学师生团来校交流,也受邀加入皮艺工坊活动,两校学子携手创作、互动热烈,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校际、跨学科的“双向奔赴”。
无人车专场:从“聆听者”到“技术探索者”
在无人车课程现场,刘勃博士以生动的语言拆解无人车的“感官与大脑”——感知、融合、系统架构与导航控制等关键技术逻辑。他将抽象理论融入真实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从“围观者”变为“技术玩家”。在互动环节,师生围绕“履带车设计”展开思维碰撞,从结构解析到场景拓展,再到优化路径,层层推进的探讨点燃了学生对特种车辆研发的热情,现场氛围活跃、掌声不断。
皮艺工坊:新手也能打造专属好物
皮艺工坊则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创业热度。主讲人姚龙同学从皮艺的历史源流讲起,梳理其在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审美,提出皮艺创作的创新方向。他以自身为例,讲述如何将兴趣“打磨”成创业项目,为在场同学提供了“从热爱到事业”的真实范本。
在实操环节,姚龙现场演示从绘图到雕刻的全流程,将素面皮革“点化”为精美艺术品,其娴熟技艺与创意构思赢得阵阵掌声与赞叹。北大师生与我校学子混合编组,在协作中完成一件件兼具实用与美感的皮具作品。手作之间,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成为两校情感与理念交融的纽带。
活动尾声,创新创业中心主任高珊在活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与创作成果。她鼓励大家保持激情,勇于打破学科壁垒,在实践探索中持续积累、不断成长。她还结合实例,分享了有关项目推进与团队协作的实用经验,为同学们将创意落地提供了宝贵的行动指南,让大家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我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拓宽育人路径的生动体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校园创新创业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摄影:周安民
校对:刘田进
责任编辑:徐茜